工信部和发改委:推动重卡等场景电动化,七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美国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一周热点
两部门:提出工业园区要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推动重卡等场景电动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综合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一体化布局,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加强能源梯级利用与余热余压回收,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参与绿电交易与绿证、碳足迹管理;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推动重卡等场景电动化,发展氢电耦合等新型储能;培育绿色工厂和供应链,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推动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七部门发文!“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为智慧物流注入动力
9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落地部署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普及一批智能体,并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使人工智能成为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进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实施技术测试创新。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探索采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模式,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改善公众出行体验。(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四部门: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突破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监测、隐患预警和主动防护技术,提升储能电池本征安全性能。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和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热关键技术装备。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等短时高频储能装备并推动开展工程验证。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研制多场景、多工况自适应构网型储能系统及装备。(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最高奖励500万!四川成都市支持废旧动力电池的规模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9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成都市先进能源产业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件指出,支持废旧动力电池规模回收,经认定后,按照年度回收处理电池重量500元/吨,给予单个回收企业年度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经认定后,按照年度销售的合格梯次电池容量给予20元/KWh、单个梯次利用企业年度最高500万元奖励。
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在合规化工园区内,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物理拆解破碎或锂电池废旧料进行湿法、火法冶炼等再生利用企业,经认定后,按年度废旧动力电池(废旧电池料)采购金额的5%给予再生利用企业年度最高100万元奖励。(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美国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发文称,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柴油重卡成本将上升,而特斯拉 Semi 等本土新能源重卡的价格竞争力相对增强。在电动重卡的TCO优势叠加关税导致的进口车涨价后,北美物流企业可能加速转向本土电动车型。
此外,美国现有电动重卡产能有限(如特斯拉计划 2025 年底产能 5 万辆),短期内需求集中释放将推动本土企业订单增长。(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比亚迪牵引车Q3首批交付彬州
9月26日上午,以“聚势启新途 创新驭未来”为主题的比亚迪牵引车Q3首批交付仪式在陕西咸阳盛大启幕。
在各方代表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见证下,搭载382和452度电量的比亚迪牵引车Q3正式交付陕西园子沟煤炭运销有限公司、陕西岩聚腾商贸有限公司,标志着彬州煤炭物流运输正式迈入“零排放、智能化”的时代。(来源:绿色重卡整理)
(文/图 电车资源 赞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