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

电车资源

殷浩:疫情后的网约车市场特征及发展路径

专家视点
其它
电车资源 ·
2020-07-03
评论

7月3日下午,由东风日产冠名、电车资源主办的网约/租赁车辆运营经销商总裁班第三期分享会正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网约车运营商齐聚成都,围绕网约车运营模式、运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增长方向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微信图片_20200703203157.jpg

在本次总裁班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秘书长殷浩发表了主题为“疫情后的网约车市场特征及发展路径”的精彩演讲。殷浩表示,疫情后的网约车市场呈现出五大特征,分别是:1.全国运力分布不均匀;2.运力公司推陈出新的淘汰赛;3.中小型平台的活跃度提升;4.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出现聚合联盟体; 5.网约车公司转型跨界到物流行业。

微信图片_20200703202934.jpg

电车资源记录殷浩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疫情后的网约车市场特征

这次的新冠疫情宛如一只黑天鹅,从1月20号开始降临,直接波及了整个出行行业。网约车分会分别在2月、4月、6月份进行疫情防疫、复工复产的行业调查,我们曾奔赴了安徽、浙江、江苏,最远到了陕西西安。根据我们使用不同采集的数据模型,在这场疫情之后,整体网约车运营的活跃度、平台活跃度、司机活跃度以及线下服务运营公司活跃度,随着疫情减缓及基本结束,各项工作数据呈现已经恢复到了原本疫情之前的80%,从来自一线的数据来看,个别省市已经达到了95%,甚至100%。

我们也发现,在进入到6月份之后,有些城市的网约出行订单不降反升,已经大大超出了去年同期的订单水平,这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所以说这次疫情并非说是打压了整个网约车行业。

在这次疫情以后,网约车行业现状的特征一共分成5个方面:

1.全国运力分布不均匀

网约车的运力在2018-2019年期间是整个业态里面发展最激进的时期,例如成都市已经颁发了合规的网约车车证超过15万张,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去年的7月、8月、9月分成三个阶段,在成都市面对24家单位做了行业调查,其中包括网约车从业驾驶员的生存现状调查。根据司机的工作时长、接单量、日均流水、司机家庭背景、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等,我们发现成都简直是一个坐在火药桶上面的定时炸弹。

开放城市运力分布不均匀,例如杭州、成都。政策监管越开放的城市,网约车市场投放的运力反而越多,越供大于求。坐在火药桶上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堰塞湖,如何进行疏导,如何拟定退出机制或者说今后有无运力过剩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是各位从业者需要考虑的基础问题。

根据交通运输部4月30日发布的数据,全国网约车总发放的车证数量共发放出了97万张,而传统出租车在全国的总号牌接近140万张。曾经我在不同场合都跟大家说过,每一座城市投放网约车运力的平衡值比例,应该是根据当地出租车基数的1:2.5来进行投放较为平衡,如果超过1:3,那么这座城市的运力就已经是供大于求了。以全国出租车140万张的比例来计算,全国网约车市场内至少可容纳合格运力接近350万张车证,但目前的网约车总量只维系在97万左右,说明网约车的市场内,合规运力远远尚未到达应该投放的负荷。而现阶段流通的97万张网约车车证,恰恰又往往集中于成都、杭州、深圳、广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基本集中在网约车的战区城市中。

但是,在二、三、四线城市里,网约车的合规运力往往不足,有些三、四线城市网约车合规运力居然是空的。

我们曾经到一个苏北的城市去调研,当地一共有4张平台牌照落地,但网约车的合规车证总共只有发出去20张,当地没有1家平台公司正式落地运营。一个450万人口的三线城市,为什么在网约车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城市5年来网约车还是个空城?各类线下运营服务公司的老板们,或者说我们的平台方,扪心自问一下,运力的投放分布合理吗?

2.运力公司,进入推陈出新的淘汰赛

运营公司现在的情况就像是灭霸打了一个响指。根据我对行业数据的预判,我观察到一个非常不好的情况,在今年的8月到9月,整个全国网约车行业,尤其是线下服务公司,基本上可能有超过50%的企业做不下去了。滴滴出行在今年2月份所发布的统计中,与它们合作的运营商一共有3143家,而与其它网约车平台合作的运营商加在一起预计超过5000家,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可能为数不多。

之前在广州、在西安总裁班做过分享的一些嘉宾,今天可能已经不在场了,有平台公司的,有线下服务公司的老板。今天你们还在,但到了明年第4期的总裁班,你是否还能留在你现在的位置上,是个问号。

至于平台公司,疫情发生至今,根据我们调研得到的结果,只有T3出行能够给司机发放补贴。武汉1月23日封城,t3每一台车都提前一天停止了运营。从那天开始起,T3出行一直连续三个月给予司机补贴,每个月光一个武汉一地就要花掉将近一个亿来进行补贴。除了这个平台公司之外,能够给到司机实实在在补贴的平台,基本上看不到多少了。

各位运营公司老板再问问自己,公司的业务链拉长了吗?除了卖车以外,你的运营点在哪里?目前整个的运营生态以及你的司机,他们真的有足够粘性吗?根据我们目前所得到的数据,在很多城市里面已经有接近于40%的对公车辆已接近或已到达36期还款结束,意味着车辆还租快结束了,而在剩下一年多的时间里,在车辆更新换型之前,如何让线下的这些司机继续保持强粘性?

3.中小网约平台活跃度提升

在疫情之后的5月-6月期间,我们网约车分会发现有10多家中小网约平台公司,在全国各地的获牌速度远远高于滴滴、首汽、曹操等,投放运力的活跃度也大大超过主流平台。它们的投放区域已经不仅限于二线城市,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县级市。中小平台公司在疫后阶段的活跃度突然之间被打开了,这是我们近期观察到平台公司的一个现象级特征。

4.网约车线下运营服务公司出现聚合联盟体

线下的服务公司,部分地区开始有个别的已经开始了运力联动,做聚合联盟体。

去年在广州的出行大会上,我们就已经提及了重庆的渝小司。它是全国第一个把线下服务公司组合起来,让企业规模提档升级的联盟体,换句话讲就是单级企业的升级换代。在今年的6月29号,昆明的云小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它就是复制重庆的版本,在全国第二家落地的聚合体。我相信这种线下抱团-运力联动-公司聚合的模式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9年是网约车平台线上聚合的元年,我相信2020年一定是全国各地网约车运营服务公司做线下聚合的元年。如果在疫情之后,我们还不做线下聚合,对不起,你们再扪心自问一下,你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吗?你能够把垂直业务链拉得更长吗?你会有更多的利润点吗?

聚合,一定是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如果能够形成聚合联盟,我相信市场永远不乏创新的能力。我有一个预判,这种运力联动可能还蕴藏着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网约加物流。

5.今年网约车业内的主调,二个字——转型

我记得18年第一届全国出行会议的时候,当时积极做转型的是物流车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它们从2018年到2019年纷纷转型,跨到网约车行业,因为那个时候网约车太火了。可是到了今年的疫情之后,我们发现网约车公司已经开始跨界到物流行业去了。

2019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南京开了一次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的全国性会议。会议上发布了一则消息,2020年全国一共有24个城市成为第二批新能源物流城市配送车试点,今后,新能源物流配送车可以在开放路权的条件下,城市三环以内只有新能源物流车才能进入。这标志着整个物流车行业已经到达了一个流通、销售的窗口期,这个窗口其实恰恰弥合了我们网约车走下行后的运营转型。

我们的网约车线下运营团队在司机招募、车队管理、金融配套以及培训体系、投放运力上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实际上物流车运营的逻辑跟网约车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如何转型,是当下我们应该要去思考的事情。

第二部分:未来的发展路径

第一条路,就是线下聚合,说大白话,没有聚合,企业就活不下来。

第二条路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我们创业的人品。我到各地去调研的时候,听到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去坑蒙拐骗司机、坑蒙拐骗同行的。创业人品是我们留在业内的最基础的要点。所有的资源整合和资源配搭,你人品不行,是做不到有发展的。

第三,市场的蓝海还是在的,但网约车的运营重心点要尽快下沉。那么该如何去做到运营下沉?只有把金融配套、车源配套、运营能力等嫁接起来实施立体化运营体系才行。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平台公司虽然在各地拿牌照拿得很多很快,但实际上它们的运营能力、车源以及资金都是短板。

我们现在在座的就有一些很好的地方性的头部公司。如何去进行嫁接,可能是接下来我们协会或者电车资源网要持续进行互相沟通和搭建的。

共融、共建、共赢,这是我们接下来每一个人再出发的动力,谢谢大家。

展开余下全文
在app内打开
提示
确定
新浪微博
朋友圈
微信好友
QQ空间
我来评论两句

表情

相关文章
 0
发表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