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企业,能否先干好自己的本行

搜索文章

跨界企业,能否先干好自己的本行

  • 岳振廷
  • 07-20
  • 来源:电车资源EV江湖 岳振廷

      【电车资源  EV江湖】近日两则消息让笔者思考良久。一个是宁德时代跨界涉足无人矿山领域,利用自己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制造技术,推动无人驾驶矿卡及矿山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另一家企业是吉利汽车,这样的一个造汽车的企业,最近两年却开始制造起位居高精尖技术顶端的卫星。据悉吉利今年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两颗卫星。

      宁德时代可是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一只独角兽,自2009年起就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据悉宁德时代估值超2000亿,2019年其新能源电池市场份额占到了52%,去年动力电池系统以385.8亿元的销售收入,为宁德时代贡献了85%的营收,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的绝对龙头。

      不过,从宁德时代的产品导向看,该企业的技术及产品优势在新能源客轿乘用车方面,而储能等其他领域却是短板。“高处不胜寒”的多重压力之下,“富裕”起来的宁德时代也肯定认识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危机,先是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发力点也是储能业务,今年的6月28日,多方酝酿之后又把眼光盯在了无人矿山技术,与河南跃薪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跨界研发力量倾斜新的电动化无人矿卡和无人矿山技术,为无人驾驶矿卡提供动力电池、为数据中心和其他基础设施提供储能业务,并期待成为自己的第二个营收支柱。

      不管怎么说,宁德时代虽然是跨界到了无人机矿山技术领域,但研发重点与新能源电池还是关联很大的,至少说跨界跨的不远或者是近邻的状态。而吉利汽车“玩”起了卫星,其跨界的动作也就太大了些吧。李书福曾放言:“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于是不少“好事者”推测,李书福的这句豪言是不是改成了“卫星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几个集成电路板加上遥控器吗?”

      作为汽车领域的“一哥”,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以胆大敢干而著称,从1997年突发奇想要造汽车,到2010年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李书福曲曲折折、惊心动魄的大动作,让吉利汽车成功搭建了全球化的营销和资本网络,也让吉利在全球众多国内外品牌的竞争中增加了市场亮度,2019年吉利汽车以136.2万辆的销量,连续3年成为中国销量最好的自主汽车品牌。而今,在造车领域过得风生水起的吉利汽车竟然要进入航天市场,飞跃般的跨界让同行惊讶不已。

      目前,国内汽车制造的态势,可谓是品牌纷起的“战国时代”。在这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外资车企与国内的新兴汽车品牌群雄逐鹿。据国内乘联会统计,国内的汽车品牌达到110多家,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品牌都可以在国内的市场上找得到。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国内乘用车市场被跨国汽车公司蚕食和瓜分,以吉利和奇瑞为主导的国内自主品牌也奋起而直追,向高端汽车制造业发起冲击,终于在自己的国土之上为中国人赢得了一份尊严,新兴的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从原来的忽略不计增长到如今的近40%,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和实力。不过即使我们如此的努力,但汽车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更高的战略视野、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与老牌汽车强国的德国无法相提并论,与日本的汽车制造水平也相距甚远,有专家认为我国制造的汽车“心脏”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20年左右。

      对国内自主品牌的状况,快人快语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就十分不客气的指出:“中国的汽车有一点粗制滥造”,她说的这句话说出了国产汽车品质的实情,打到了国产汽车的痛处。国产汽车除了耳熟能详的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这几个实力较强的品牌外,其实还有很多实力较弱、游离在退市边缘的车企,而这部分车企的数量还很庞大,它们一没技术积累,二没资金研发,依靠粗制滥造苦苦支持。面对国内乘用车存在的困局,十分需要吉利等国内自主品牌继续发力技术层面的纵向突破,而不是跨界进行横向扩张,即使是跨界扩张,也最好是汽车的近邻而不是很远的卫星。

      从客观上讲,航天是个烧钱的行业,只有政府的财力才能承担得起,能吸收各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如中国的载人航天、嫦娥登月等全部都由政府航天部门主导来实现。尽管2002年,同样是汽车狂人的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成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制造火箭发射卫星,使太空探索成为一种潮流,但“吸金黑洞”一样的资金投入也确实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从主观上来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的乘用车,需要汽车制造技术像5G一样实现重大突破,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国产汽车带出危机和困境。

      而现实是,李书福不在自己熟悉的汽车制造领域发力,在发动机及其他核心技术上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提供的机会,创造性地整合全球的技术资源为我所用,加强企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而是另起炉灶,放起了“卫星”,是否就像小学生一样,还没有真正学好国语,却又转向学习起了外语,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没了芝麻也丢了西瓜,这需要时间去考证。但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量,汽车制造才是吉利的本行,是国家和行业真正需要的地方。

      同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和储能电池的需求扩大,我国锂电池产量规模逐年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为102GWh,2019年达到了131.6Gwh更高的水平,但量的提升并没有给新能源电池带来革命性的转折。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了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即2020年新能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2025年要达到400Wh/kg,2030年要达到500Wh/kg,而如今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所使用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都低于300 Wh/kg,并处于理论和技术的极限,再加上电池的比功率密度、安全性、一致性和循环寿命等技术问题,都需要像宁德时代的技术人员去创新去突破,而不是去做无人矿山。

      如今,无论是宁德时代或者是吉利汽车,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讹诈正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泛滥正狂的时刻,面对的是世界经济低落迷蒙,增速放缓。这样的大环境加上国外同行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技术壁垒,我们这些后发国家想拥有核心技术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两家企业是否该警惕经济放缓给企业带来的市场危情信号,在跨界拓展的时候拢拢脚步收收心,别再贪大求全,在自己的领域内不仅要把电池、汽车做到国内最好,更要做到世界最好,这才是两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来源:电车资源EV江湖 岳振廷

      本文由电车资源【EV江湖】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电车资源。

 


5845 阅读

分享给好友

评论

0条评论

点击输入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