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搜索文章

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 素萍
  • 12-17
  • 来源:电车资源 素萍

在“无限期下线整改”343天之后,滴滴出行11月6日宣布,将再次上线顺风车业务。

在公布的最新产品方案中,滴滴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对于用户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在最新制定的方案中,滴滴表示将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可以公开查询到由于失信而无法在滴滴顺风车平台注册的车主。

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过去一年中,滴滴受恶性事件影响,安全成为滴滴的关键词,趁着滴滴整改的空档期,许多新玩家趁机入局分羹。运营模式上,聚合模式正成为一种趋势。市场方面,曾由滴滴一家独大的国内网约车市场,现如今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网约车发展的缩影。

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职位上离职。同年7月10日,程维创立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在北京上线。

不过,“攻城”难度很大。

想要顺利推广打车app,最便捷的方式是与出租车公司合作,但是顺风顺水的出租行业并不需要一个互联网外局者。起初,程维和团队1个月内跑遍了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但没有一家出租公司愿意合作,直到第40多天,昌平一家小出租车公司松了口,这才有了最初的曙光。

程维在北京给司机做培训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帮你们赚更多的钱”。但这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隔壁住着领导人的北京土著最不信的就是“画大饼”。

最后,程维用“每周5块”的流量补贴打动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了滴滴软件。

同年,竞争对手快的打车在杭州也渐有起色,在“安装快的软件就赚20块钱”的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愿意尝尝鲜。

大战号角由此吹响。

二、荆棘丛生的融资之路

滴滴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面临资金上的压力,程维明白只有把业务结果变成资本,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在北京市场发展向好时,终于迎来了投资方抛出的橄榄枝,这年12月滴滴打车拿到了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完成A轮融资。

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此后,随着滴滴打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重,在腾讯的主导下,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Apple等投资方陆续参与融资,而这些融资也成为了滴滴最坚实的后盾。

三、“滴滴”与“快的”寡头博弈

2013年的春天,马化腾约了程维,意向投资滴滴。因为阿里巴巴是老东家的关系,后者在赴约之前就决定不会过早的站队。

但很多时候,flag立出来就是用来打脸的。

因为微信的流量入口实在太诱人,同时他们也担心如果腾讯转身投了对手,滴滴就会陷入危险。

2013年4月,腾讯集团投资1500万美金,滴滴完成了B轮融资。同年10月,据统计,滴滴打车市场份额为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2014年1月,滴滴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开启微信支付打车费“补贴”营销活动。但没有想到的是,不管是滴滴还是腾讯都低估了补贴的力量,上线短短半天,资金就见底了。疯狂涌入的订单直接让腾讯的40台滴滴服务器瘫痪,马化腾即刻调集技术人员,一晚上准备了1000多台服务器。

而此时,快的早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接入支付宝,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支付宝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

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由于补贴,滴滴在短期内市场份额与日俱增,快的也不甘落后跟进补贴。随着两家公司补贴力度的加剧,战事愈演愈烈,最疯狂的时候,两家撒出的补贴费用单日达到2000万美元。

这场补贴大战一直持续到2014年5月,双方终于扛不住了。滴滴与快的达成默契,战事正式告一段落。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滴滴烧掉了14亿美金,快的烧掉了10亿美金,堪称惨烈。

随着这场战役的结束,国内网约车市场形成了滴滴与快的两足鼎立的局面,其他30多家公司被挤出了网约车市场,这也可以说是国内网约车的第一轮洗牌。

有趣的是,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进行战略合并。

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滴滴与快的在这场竞争中陷入纯粹的竞争,任何资金的投入都以打败对方为目的,而非发展。双方都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合并在此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对于滴滴和快的而言,两家的合并几乎垄断了国内网约车市场。

滴滴很善用补贴大战,同样的战略一年后用在了与Uber的战场上。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Uber创始人卡拉尼克信誓旦旦要拿下中国市场。Uber为中国市场准备了10亿美金的补贴预算,滴滴方面也备足了弹药。

补贴大战硝烟再起。

这场大战坚持了1年多,2016年中旬,卡拉尼克终于坚持不住了,此时Uber已经亏损超过20亿美元。于是历史再次重演,双方宣布停战,继而合并。

经过这两次大战,基本奠定了滴滴在国内市场一家独大的霸主地位。此时,滴滴打车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

四、移动出行的“大跃进”

在那几年,滴滴一边在进行补贴大战,一边也不断的推出新的服务,包括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等业务陆续上线运营。

2016年7月28日,两项与出租车行业改革相关的文件正式出台,这两份文件为网约车合法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中国成为全世界首个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滴滴将网约车出行业务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在发展之初,一直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政策方面监管不到位。

2018年5月6日,郑州空姐打车遇害;2018年8月24日乐清女孩乘车遇害。这两起顺风车司机残害女乘客的社会案件发生后,国家多个部门对滴滴进行入驻调查。

2018年9月27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在这期间,国内掀起了车企入局出行平台的风潮。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市场遭遇寒冬,车企急于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面对中国移动出行这个庞大的市场,车企也想趁着滴滴调整的空档期,在出行领域进行再创业。

不少传统车企挥师入局,比如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等先后在国内推出华夏出行、长安出行、曹操出行、和行约车等出行平台。此外还有一汽集团的一汽出行、东风汽车的东风出行、广汽的如祺出行、上汽的集团的享道出行、长城集团的欧了出行等。

当然也有不少车企抱团取暖,2018年9月27日,福特与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2019年2月,北汽与小桔车服合资推出京桔新能源;2019年7月,由长安、一汽、东风联合苏宁、腾讯、阿里等多方企业共同组建的T3出行正式上线。

除此之外,外资企业也想从中分一杯羹,2018年12月14日,为拓展中国出行的领域的新业务,宝马ReachNow即时出行在成都启动;2019年9月10日,丰田与滴滴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推出丰桔出行;2019年11月5日,戴姆勒宣布,吉利与戴姆勒联手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奔驰·耀出行将于今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来自多方的力量在这短短几年内一下涌入网约车市场。有行业人士分析,车企的介入将掀起新一轮的网约车战事高潮。

不过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多年积累的优势哪有那么轻易能被攻破,车企虽然有着丰富的线下营运经验、规模化的合规车辆,但线上运营、用户引流等经验是缺乏的。为此,新入场的玩家们选择了“抱团引流”的迂回战术,不同于企业自营的聚合模式由此诞生。

2018年7月,高德地图上线聚合打车服务模式;2019年4月,美团打车在上海、南京两地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随后,美团打车又新增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等十五个试点城市。

除此之外,百度、携程等新玩家入局网约车也纷纷瞄准聚合模式。2019年6月30日,网约车巨头滴滴同样加入了聚合大潮。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便曾公开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聚合模式更加方便高效,因为方便了乘客。这种运力聚合反过来又会促进乘客聚合,实际就是对这些规模相对较小公司的聚合,形成规模效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改变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生态。

五、多地网约车纯电化成势

9月16日,《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办法(修订草案)》获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办法》明确规定,新注册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及混动汽车将被禁止注册为网约车。

除了深圳,近两年以来,北京、武汉、广州、郑州等多个城市制定了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化的规划。除此之外,佛山、东莞、昆明、三亚、太原、大连、沈阳、杭州等城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由此可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要求网约车使用新能源。

小结:

网约车领域是重资产的行业,如何盈利问题是企业攻破的重点。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要求网约车纯电动化,这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聚合模式渐成为了出行领域的一种趋势,但只是处于探索期,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机制。车企纷纷入局网约车也属无奈之举,究竟哪一种运营模式更有利运营?哪家企业能笑到最后,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来源:电车资源 素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从滴滴发展看中国网约车的变迁史

7585 阅读

分享给好友

评论

0条评论

点击输入评论      0